玉环文旦网

标题: 大棚蔬菜喝上“天上水”和大棚“仙草” [打印本页]

作者: 文旦    时间: 2012-10-15 13:14
标题: 大棚蔬菜喝上“天上水”和大棚“仙草”
       “蔬菜‘喝’的全部是今年夏天以来集蓄的雨水,一池水,用滴灌的方式灌溉,能种两茬儿菜。”种植户徐向东说。
  “您可别小看这个水池和这些粗粗细细的管道,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徐向东说,基地建成膜面集雨系统5年来,不管是大雨小雨,落在大棚顶部的雨水都能全部流入集雨槽,通过集雨槽和输水管道流进了距离大棚100米之外的集雨池。蔬菜需要灌溉时,再利用滴灌的方式,将集雨池里的雨水引入大棚内,一年两茬儿大棚菜,足够使的。
  徐向东向记者介绍起这套系统的原理和科技含量,该系统由集流槽、沉淀池、蓄水池及滴管四大部分组成。他们在大棚膜面一侧空地上建蓄水池,储存雨水;在蓄水池入水方向修建一个沉淀池,沉淀雨水中的泥沙、杂质。修建蓄水池时,他们采用的是新型模块材料,与传统砖混结构相比,具有承重性强、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防渗漏的功能也强。
  “尽管这套膜面集雨系统,一次性投资得10万元,但用起来十分经济实惠。”徐向东算了一笔账,这套系统一年下来能集蓄雨水1万立方米,并且能连续使用10年以上,比抽取地下水给大棚蔬菜灌溉节省多了。另外,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利用“天上水”灌溉农田,也大大节约了地下水。
  丰功卷膜器了解到,科学循环利用雨水是本市在新农村http://www.zjfg.com.cn/ch/NewsView.Asp?ID=81建设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节约水资源,推动农村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郊区像水泉村这样的雨洪利用工程有900余处,每年能留住“天上水”4000万余立方米,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蓄水量。
  “本市将雨洪利用与防洪除涝、污水治理、再生水利用等相结合,探索出坑塘、沟道、膜面、塘坝、庭院5种雨洪集蓄模式。”市水务局负责人说,膜面雨洪利用模式是这5种模式之一,其他还包括坑塘雨洪利用,利用村内现有废弃坑塘、鱼池、砂石坑等,经过清淤、边坡护坝、沉淀过滤等设施建设,集蓄雨水,形成水面景观,灌溉绿地;沟道雨洪利用,山区县在水库下游地区,利用山涧沟道、排水沟渠,通过拦污、沉淀、过滤等设施的建设,汇集和存蓄雨水,用于农田和绿化灌溉。此外,塘坝和庭院两种集雨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丰功卷膜器来说说灵芝,老百姓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味“仙草”,长在深山中。但在斜桥镇黄墩村一个大棚种植园内,就有一家农产品生产企业专门从事灵芝的种植和销售。
 “习惯上,人们总认为野生灵芝的营养价值会高于人工栽培的。灵芝的采集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定,过了黄金采集期的野生灵芝,不是老化变质,就是已经被虫蛀,甚至产生毒素。和人工种植相比,野生灵芝很难掌握采摘时间。”来自杭州的企业老总孙杨说。10月份是灵芝收割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孙杨忙得不亦乐乎。
  灵芝是菌类的一种。作为家族事业的菌类种植,很早以前就对孙杨产生了重要影响。舅舅韩省华是浙江省菌类种植方面的专家,被誉为“蘑菇王”。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持,孙杨瞄准了海宁灵芝种植的空白,于2012年初在斜桥建起了500平方米左右的灵芝种植园。“在海宁从事灵芝种植的人还比较少,目前只有两家。”农经局农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灵芝要种在松软的沙性土里,这样才能顺利出芽。海宁的土质比较硬,所以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另外人工种植灵芝最重要的是椴木,成本比较高。”据了解,用椴木木屑栽培灵芝,每亩成本价在10至12万元,椴木灵芝的市场售价一般在300-500元/斤。孙杨500平方米左右的种植园内,种植灵芝半亩,可产灵芝800斤、灵芝孢子粉350多斤。
  目前,孙杨的灵芝产品已打开了韩国、日本市场。为了降低销售价格,打开海宁市场,孙杨采取和超市合作,跳过中间商,以直供的方式销售。198元/斤的价格,远低于同档次灵芝的售价,这为他争取了不少海宁消费者。将灵芝的身价放低,灵芝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并不是梦想。目前孙杨的产品主要有灵芝孢子粉和灵芝切片,每天能卖出几十袋。
  消费观念,是孙杨在灵芝销售上遇到的最大阻挠。“灵芝其实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仙药,也并非名贵到我们老百姓无法触及。它的主要功效其实是增强免疫力。泡茶、泡酒、炒菜、拌饭、口服等,有多种食用方法。”孙杨说,“强化宣传可能是转变消费观念最好的办法。”灵芝种植作为我市种植业的新项目,为农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他计划用3年时间在海宁灵芝种植和消费市场上站稳脚跟。 http://www.zjfg.com.cn/ch/NewsView.Asp?ID=81




欢迎光临 玉环文旦网 (http://wendan.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