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铸铁的分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3: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林盛球墨铸铁了解,2013年1-2月我国铸钢件总产量为159.37万吨,同比2012年下降了3.89%,从各省市铸钢件产量来看,2013年1-2月份,河南省铸钢件的产量为36.95万吨,同比下降了12.43%,占全国总产量的23.19%;宁夏铸钢件产量为6241.84吨,同比下降27.1%;安徽省铸钢件为113911.77吨,同比下降1.99%;四川地区铸钢件产量为102207.59吨,同比2012年下降了1.58%。
  此次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铸钢件产量不约而同出现下滑现象,主要是国内外宏观经济不景气所致,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有关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铸造行业快速回暖的概率很小,短期内仍旧无法摆脱疲软现状,显而易见,铸钢件产量提升的幅度也不会很大,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我国铸件总产量。
国内冶金、铸造、机械等行业的用户为分析金属材料中除碳硫以外的微量元素成分时,可使用的仪器有以下几类:
  1.光谱分析仪。优点是一次可以分析多种元素,精度较高。缺点是价格太高,一套几十万到上百万,所以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使用。
  2.分光光度计。优点是检测波长选择方便,价格不高。缺点是检测结果不能直接显示(要换算);没有曲线建立调用功能,检测不同元素每次要重新定标;比色皿放入和倒出液体不方便;对操作人员的化学分析基础知识要求高,因此不能适应企业现场在线检测分析的需要。
  3.比色元素分析仪。优点是使用方便,价格也不高,对操作人员的化学分析基础要求不高,因此被广泛用于企业生产检验现场分析。但由于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存在以下先天性缺陷。
  据林盛球墨铸铁了解,光电比色金属元素分析仪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适应钢铁冶金五大元素(碳、硫、硅、锰、磷)的现场在线检测分析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当时检测碳、硫采用碳硫分析仪,检测硅、锰、磷研制了元素分析仪(当时叫三元素,三个通道分别预设固定波长检测硅、锰、磷),由于硅、锰、磷检测要求的波长不多,精度要求不高,因此,三元素分析仪较好的满足了钢铁冶金行业现场在线分析元素含量的需要。但现在,各行业需要检测的材料除了钢铁,还有铜合金、铝合金、锌合金,检测的元素也从硅、锰、磷发展到铜、铬、镍、锌、镁、钨、钒、铌、钛、钼、铝、砷、锆、硼、稀土元素等多种元素。传统的光电比色金属元素分析仪普遍存在的以下缺陷,就日益严重的体现出来:
  1.测量波长为预设固定,不能连续可调,虽说有些机型可以更换(通过更换滤光片或发光二极管),但对于用户来说仍嫌繁琐,遇到测量超出仪器通道数的元素种类或要检测不同合金材料时,尤其不方便。而且不是所有波长的滤光片和LED可以采购到,使得某些特定元素的测量遇到困难,如镁元素的测量需要576nm的光源,而这样波长的滤光片和LED都无法得到。
  2.测量光源大多为直流灯泡加滤光片或冷光源发光二极管,其波长准确度较差。直流灯泡加滤光片方式其波长精度取决于滤光片,元素分析仪大多应用的滤光片,效果最好的也只能达到±15nm。采用发光二极管的波长准确度取决于使用的二极管,大多误差范围在20~30nm,无法保证分析检测的精度。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各行业的元素分析的种类更多,要求更高,面对传统元素分析仪的固有缺陷和市场压力,不少厂家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增加仪器分析通道数,即增加预设的固定波长数,从而增加可以检测的元素数量;
  2.针对预定的不同用途,预设不同的固定波长,从而形成分别检测不同材料和不同元素的不同型号元素分析仪。
  ‍RY系列金属材料元素分析仪是国内首创、全新的综合性分析仪器。一台仪器可满足碳钢、高中低合金钢、不锈钢、生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耐磨铸铁、合金铸铁、铸钢等材料中的C、S、Mn、P、Si、Cr、Ni、Mo、Cu、Ti、V、Al、W、Nb、Mg、稀土总量等元素含量的检测。采用电弧燃烧炉燃烧样品,气体容量法测C,碘量法自动滴定测S;光电比色分析法测定其它元素。
  品牌电脑,全中文菜单式操作,建立了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用于分析结果数据及工作曲线的储存和查询,其数据的修改和曲线的增删十分方便。配备了万分之一精度电子天平,台式打印机打印结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26 06:35 , Processed in 0.106621 second(s), 26 queries .

版权所有 © 玉环文旦网 All rights reservedX3.1. 技术支持:世纪星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